产后的身材恢复问题是每个产妇的头号大事,美容、瘦身花费再多也在所不惜,可在产后的各项健康检查上却很不上心,比如盆底康复!
据统计,我国已婚已育女性中,约45%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。她们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产道松弛、小腹坠胀、性生活不满意或尿频、尿失禁等,其中产后3个月发生尿失禁的比例高达34.3%。
盆底肌肉功能性障碍问题已经成为女性最常见的“产后后遗症”,严重影响女性健康。
怀孕最易损伤盆底功能
新妈妈小刘(化名)今年27岁,五个月前顺产生下宝宝,本以为卸下“重担”后就能一身轻松,可哪想到生完孩子后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照顾嗷嗷待哺的小家伙,更要默默忍受产后各种后遗症,“我生完宝宝已经有5个月,但最近常感觉到小腹坠胀、并有轻微尿失禁、夫妻生活也不满意。”
带着各种疑虑与担忧,小刘找到我院盆底科康复专家,经过检测评估,最终被确诊为盆底功能性障碍。
所幸,小刘的病症并不严重,康复师为小刘制定了盆底康复治疗方案,通过1个疗程的物理疗法(生物反馈和电流刺激),小徐的盆底肌肉和神经被重新唤醒,漏尿的病症好了,性生活也恢复正常。
“其实现在很多产后妈妈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,阴道松弛,性生活不满意、小腹坠胀、尿失禁、子宫脱垂等等,这些都是常见的盆底功能性障碍的症状。”我院产后康复科主任说,女性怀胎十月,子宫重量日益增加,盆底肌肉就会在持续的受压下逐渐松弛。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,都会对女性盆底功能造成一定损伤。
很多女性对盆底肌康复治疗比较陌生,下面的视频给大家科普了关于这方面的常识,相信大家看完就知道为什么要做盆底肌康复治疗了。
盆底康复是产后必修课,“早发现早治疗”是关键
由于个体差异,每个产妇的产后恢复情况不尽相同,部分产妇能在一段时间内恢复产前状态,但仍有不少产妇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遭受“月子病”的困扰。
产后42天至1年是盆底修复的最佳时机,这时进行盆底肌肉评估检测并开展康复训练,可以有效地减少盆底功能性障碍、尿失禁及脏器脱垂疾病的发生。
“现在的问题就是产妇对盆底健康不重视,所以很多妇女在四五十岁的时候患上严重的尿失禁。”康复科主任说,“早发现早治疗还是盆底康复的关键。”
因此,为了预防和避免盆底功能障碍、尿失禁的发生,女性(尤其是已婚已育者)如若发现自己有产道松弛、小腹坠胀、性生活不满意或尿频、尿失禁的症状,就要引起重视,及时来院治疗。
盆底疾病的治疗方法多样
物理疗法(生物反馈电流刺激)最常见
目前,我院盆底康复的治疗方法中最常用的是物理疗法(生物反馈结合电流刺激),这种治疗方法无创、无痛、无需服用药物。
康复师会根据患者盆底的情况,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,通过采用不同频率、不同能量的生物反馈及电刺激,指导患者学习控制盆底肌肉运动,增强盆底肌力,帮助患者及早恢复盆底神经肌肉功能。
一般的盆底功能性障碍只要1个疗程的物理治疗就会有所起效,1个疗程为10-15次,患者只医院接受治疗即可,无需住院。咨询.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